技术成长之路
15年那会大四即将毕业,面临着工作问题。由于并不是什么好学校,来校内招人的公司基本上是一些销售的活,偶有几个技术岗位也是走个过场而已,并没有什么好的机会。后来 和同学一起参加了java培训,或许并不是为了希望学习到多少东西而报名,而是为了能够有个好的机会。
三个月时间过去,和预想的一样,培训并没有教你多少东西,大部分还是基础。但是通过 机构顺利拿到了几家公司的offer,最后通过自己的考虑选择了一家小的创业公司。
回想那一会,抱着忐忑的心情进入这家公司的技术部门,接手第一份工作和任务。各种新奇的开发工具,叫不上名字的众多软件框架,庞大的代码库。最主要的是有技术大牛。 这一切都是在学校那会接触不到的,同样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开始那半年就像一株久旱的禾苗遇到了雨水,拼命地吸收着工作中遇到的每一点知识。学习新的开发工具, 学习调试和解bug的技巧,也学习处理各种棘手的业务逻辑。虽然每天工作很累,但每天都是满满的收获。
而现在俨然在某些方面已经是老手了,对于工作中遇到的一般问题都能游刃有余的解决。计算遇到问题也是在现有的接口上修改添加最多重新设计一番,单问题是这样长此以往下去 会变成温水煮青蛙,自然而然的发现现在没有以前刚开始那样突飞猛进的进步了。这时他想起一句大神说过的话,或许你需要经历一段没有大神带的阶段。或许是这样的,跟随大神能够学校和接触 到很多新技术和知识点,但这种在大神的技术实力背后永远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问题和欠缺点在哪里,问题都是大神帮你解决了,思路大神也给你想好了。那么你做的是什么呢?就只是按照别人的思路 去做事而已,永远不会培养出来自己的思维模式,不会独立思考。这有两种结局,一种自己努力成长学习培养出自己的思维模式,学会独立思考。或者在温水中随遇而安,慢慢的和大多数人一样 就这样了,也就废了!
成长曲线
很多技术人员在工作一两年之后,对工作周围的事情都驾轻就熟了,就可能会陷入第一个瓶颈期,再难突破。
一般来说,突破的过程,绝非轻而易举,而且有可能伴随着阵痛。舒适期对人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我们只要待在这个阶段,就能获得最大的安全感,尽量少地遭受不确定性的折磨。 很多人会选择待在这个区间,不再走出一步。而另一些人则会对这一阶段的缓慢增长产生焦虑,于是舒适期变成了瓶颈期,从而引发下一轮的突破。
突破的要领
- 根基:良好的基础有利于我们快速突破。
- 环境:过于宽松的环境自然不利于人的进步,而盲目的紧张也不利于人的成长。突破的过程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所以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去从容完成。
- 正确的学习资料:需要系统地去补习知识架构,技巧应该建立在对于普遍规则的理解之上。在奔向技术专家的路上,阅读Spec,是不可逾越的一道功课。 技术的正宗与野路子
- 独立思考:很多人喜欢把技术好的人喊作“大神”,这自然是代表一种尊重。很多人碰到问题就喜欢找身边“大神”去问,但殊不知问再多问题,你仍然无法真正地有所提高。 普通人和“大神”之间真正的鸿沟在于,能否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 机遇:不得不承认好的机遇让你遇到好的环境接触到好的人可以让你事半功倍,有时候技术的瓶颈往往只需要别人提点一二。